【中國禮品網訊】近幾年來,紫砂壺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,題材廣泛的裝飾,集書法、繪畫、篆刻于一體的藝術風格,吸引著廣泛愛好者們競相收藏,它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。一只好的紫砂壺,必須具有造型淳樸美觀、輪廓周正,比例協(xié)調,線條流暢,裝飾具有美感等特點。那么,收藏紫砂壺,究竟有何門道可循呢?
好的紫砂壺的顏色具有紫而不差、紅而不艷、綠而不嫩、黃而不焦、黑而不墨、灰而不暗的高雅色調,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睞。一把好的紫砂壺要求很高,燒的火候也要恰到好處。
同樣的紫砂泥材料,由于制作工藝不同,收藏潛力也相差很多。2010年至2012年,高級工藝師制作的紫砂壺價格普遍以每年30%至50%的幅度攀升,個別名家名壺的價格更是成倍飆升。其中獨領風騷的當屬上世紀90年代中期辭世的紫砂泰斗顧景舟的作品。據悉,2012年,一批現當代名家制壺炙手可熱。像顧景舟的“提璧壺”、“雙圈壺”、“虛扁壺”分別以1288萬元、1150萬元、943萬元成交,總價超過3300萬元,頗受市場青睞。
紫砂壺具有不奪茶香氣又無熟湯氣,壺壁吸附茶氣,不易變味,暑天越宿不餿的特點,在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。所以,要制作出一把好的紫砂壺,其的制作原料以及工藝是非常重要的。
業(yè)內人士分析,紫砂壺得名于世,固然與它的制作分不開,但根本的原因,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(yōu)越。明清及民國的老壺,泥料一般較粗,呈顆粒感。因為古代采用石磨磨出的泥料,顆粒粗細不一。而隨著技術提升,目前一般都用機器粉碎,顆粒一般較細膩。因此,可以通過紫砂制品的質感進行初步的判斷。另外,原礦紫砂泥光澤一般偏暗,呈亞光色,而如果紫砂色澤過于鮮亮,就需要引起注意。上乘的紫砂泥應具有“色不艷、質不膩”的顯著特性。所以,選購紫砂壺應就紫砂泥的品質加以考察。
紫砂壺色彩豐富,這是其他陶瓷器不可比擬的,但紫砂的紫色該如何把握?在不同溫度下燒出來的會有偏差,溫度高一點顏色會變深,低一點顏色就會變淺。紅泥也可以燒到紫泥,紫泥也可以放到黃泥里面燒。應該燒到顏色比較正,主要靠收藏者的經驗判斷。
就像投資股票一樣,紫砂壺有潛力股也有藍籌股。對普通消費者而言,收藏紫砂壺,需具備一定的專業(yè)知識,不然很容易被忽悠。要從不同門類、不同時期逐漸入手,才能逐漸積累經驗,掌握到收藏紫砂壺的門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