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禮品網(wǎng)訊】中國有句古話叫: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。意思是說,君子也是喜歡金錢或地位的,但是金錢和地位的取得應(yīng)當是符合儒家道統(tǒng)的。在當下中國這般的人情社會,送禮收禮實不可免,若你身處要位、手握權(quán)柄,更可能會被堵上門來的大禮弄得心煩意亂,進退失據(jù)——收了,必要幫人辦事;不收,又顯得不近人情——你該怎么辦?
中國禮品網(wǎng)小編今日給大家講講孟子收禮的故事,或許能給諸位有益的啟發(fā)。
有一日,齊王派人送了一百鎰黃金給孟子,孟子不假思索地婉拒了。這件事很快便傳開了,一百金都不收,孟子視金錢如糞土一般的氣節(jié)為世人所稱贊,一代大儒名不虛傳?! ?/span>
可是,就在孟子拒絕齊王一百鎰黃金沒多久之后,宋國及薛國的君主也先后給孟子送來了七十鎰和五十鎰黃金,結(jié)果孟子卻毫不客氣地接受了。
拒絕齊王百金,卻又收下宋國和薛國一百二十金,這是為何?孟子的學(xué)生陳臻深感詫異,便詢問孟子:“先生,如果說先前不接受齊國的金子是對的話,那么再接受宋國和薛國的金子就應(yīng)該是錯的。可反過來,如果后者是正確的,那么以前的拒絕就是錯誤的。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?”
孟子微微一笑,說:“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,收或者不收,不是因為禮輕或禮重,而是因為取之有道,拒之有禮。在宋國時,因為我要離開宋國繼續(xù)周游列國,宋君送我旅費,乃是為了資助我完成后續(xù)的工作,所以我自然要收下;在薛國時,國王請我為其謀劃防務(wù)事宜,所以我也自然應(yīng)該收下五十金的勞動報酬。但是,我在齊國時未有半分建樹,齊王卻要贈百金與我,顯然是想收買我,你可曾見過君子是可以用金錢收買的呢?所以,或辭而不受、或受而不辭,在我看來,都是根據(jù)道義來確定的,而不取決于金錢的多少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