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禮品網(wǎng)訊】《左轉(zhuǎn)》里有個子罕拒收他人寶玉,以“不貪為寶”的故事,廣被后人流傳。
《左傳·襄公十五年》里道:宋人或得玉,獻(xiàn)諸子罕,子罕弗受。獻(xiàn)玉者曰:“以示玉人,玉人以為寶也,故敢獻(xiàn)之”。子罕曰:“我以不貪為寶,爾以玉為寶,若以與我,皆喪寶也,不若人有其寶。”稽首而告曰:“小人懷璧,不可以越鄉(xiāng)。納此以請死也?!?nbsp;子罕置諸其里,使玉人為之攻之,富而后使復(fù)其所。
意思是說: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,想把它獻(xiàn)給子罕。子罕不肯接受。獻(xiàn)玉的人說:“我把它給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,玉匠認(rèn)為它是珍寶,所以我才敢獻(xiàn)給您。”子罕說:“我把不貪財的品質(zhì)作為珍寶,你把玉作為珍寶;如果你把玉給了我,那我們兩人就都喪失了珍寶,還不如各人留著自己的珍寶?!鲍I(xiàn)玉的人跪拜于地,告訴子罕說:“小人帶著璧玉,不能安全地回鄉(xiāng)去,如果把玉石送給您,我在回家的路上就能免遭殺身之禍了?!庇谑?,子罕把獻(xiàn)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處,請一位玉工雕琢成寶玉后賣出,將所得的金錢全部給予送玉人,讓他返回了家鄉(xiāng)。
故事里的這個子罕,本名樂喜,任宋國“司城”之職,類似于主管工程建筑的官員。其向以“不貪”而聞名,為官清廉又多有善政,因而被后世人所稱道。
除了為官清廉,子罕多行善政、視民如子的事跡同樣為人所稱頌。
其時,鄭國的子展死了,子皮即位為上卿,鄭國遇到饑荒而還沒有到麥?zhǔn)?,子?/span>便用子展的遺命把糧食贈給國人,每戶一鐘。子罕聽到這個故事,評價說:“接近于善,這是老百姓的期望?!?/span>后來宋國也發(fā)生了饑荒,子罕就向宋平公獻(xiàn)策,拿出國家的糧食借給百姓,同時讓士大夫們也都出借糧食。更難能可貴的是,出借糧食并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