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禮品網(wǎng)訊】古人寫作書畫,一般是在紙或絹上,因此,如果能對歷代絹、紙有所了解,對鑒定書畫的真?zhèn)斡葹橛杏谩?
中國絹的發(fā)明在紙之先,用絹來作書畫的年代也比較早,不過絹有一個缺陷,就是保存的時間不象紙那么長,無論保存得有多好,不受任何意外損傷,只是空氣的自然浸蝕,年代久遠的絹就會變得糟脆,百年以上的絹,已經(jīng)沒有韌性了,明代初年的絹,至今已經(jīng)腐敗得不能碰觸,而宋的絹,因裱托得比較好,目前還可見到,至于宋代以前的絹,雖然有,但也已經(jīng)辨不出模樣了。
宋代初年的絹,橫豎皆單絲,不過橫絲稍粗,看似雙絲,宋代中葉,橫豎絲粗細相同,但都比早期的絲線粗一些,顏色與深藏經(jīng)紙色略同,元你的絹,橫豎絲線仍然是單的,但絲線細而紋理稀,明初則豎絲為單而橫絲變?yōu)殡p,絲線粗細均勻,密度整齊,清代,橫豎絲都變?yōu)殡p絲,以前的單絲絹也不復存在。
明以前的絹,傳至今日,表面上已絕無亮光;絲上的絨毛,也已經(jīng)完全褪掉,其顏色則內(nèi)外如一,作偽者若用新絹,由橫豎絲的粗細單雙,即可辨別出來,有一種特制的元絲絹,從表面上看,與宋元的絹相似,但其表面上的光,以及絲上的絨毛,無論用什么方法,都不可能完全褪凈;而且其顏色也是內(nèi)外不同,絕不可能與絹完全一致。
紙的情況要復雜一些。宋代以前的紙,有若干種類,其材料是什么,都沒有確切的記載,傳世的古紙,主要有棉紙和麻紙,從表面上看,棉紙有點類似今日的宣紙,麻紙的紋理要比棉紙粗疏一些,棉紙和麻紙中都摻和有絲,棉紙絲短,麻紙絲長,有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鑒定紙的年代:取一舊紙,浸泡在水中,然后用針來挑,如果是宋紙,那么必然有很多稱絨,而且無論如何破碎,仍然可以裝裱,宋代以后的紙,則不可能這樣,如果用顯微鏡觀察,真紙并不平勻,膜皮如蟲蝕之狀,而且有一層白灰,若隱若現(xiàn),其顏色則無論里外、凹凸,均系一致,偽造的絕代,因為是用顏色染成的,厚則深,薄則淺;里則淡,外則重;凸則有,凹則無,因為質(zhì)地不同,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