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禮品網(wǎng)訊】孫清,女,1973年出生。江湖招式:擅刻壽山博古與彌勒,以性靈見長。獨創(chuàng)時尚手飾,引無數(shù)女生折腰。面孔素描:靜如水滴,笑若彌勒。 先于認識孫清之前見到了她的作品:兩只小獸頭尾各銜兩根繩子,閃著眼睛瞪我,繩子上還有一個銀圈綴在其中,不卑不亢,不遠處散落著幾珠碧玉——這不是Kenzo東方神秘主義系列中的飾品嗎?雕刻大師潘驚石驕傲地一揚頭:是我夫人的作品。那小獸是芙蓉石小貔貅。 壽山石也能這么時尚?女子也灰頭土臉地刻石頭?我便盯著大師不放。要采訪她。私心里是想滿足自己的好奇,看看是哪只母雞下了這么美麗的蛋。 在藏天園里的“壽山石部落”,幾番尋找終于得見金面。 孫清素面朝天,牛仔褲、T恤、鏤空黑色皮鞋,一個蘋果綠的包搭在肩上,一個女學(xué)生嘛。不過笑起來卻暖和得有點慈祥。 人稱“彌勒清” 孫清直來直去,不藏不掖,全無心機:說到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,她輕描淡寫說我總不能光煮飯帶孩子吧,那就只好刻石頭啦。說到手里好看的包包,她會喜滋滋地說那天看到了卻沒帶錢,一直賴在店里不走,直到老公送錢來了事;說到收藏,嘩啦啦,將保險柜里價值數(shù)萬的芙蓉印章全拿出放在桌面上,我一羨慕,她便又慈祥地笑:我只收藏潘大帥的作品。潘大帥便是他的老公,工藝美術(shù)大師潘驚石。 她像一滴水一樣透明、純凈。 想象不出拿著刻刀的她會是怎樣?滿臉粉塵?目光銳利? 她聽完又笑。“我才不會把自己變成這樣呢”??墒撬f也喜歡在車床前灰塵漫天的感覺,看著車刀將石頭撕開,很爽。 孫清以刻博古與印鈕見長,為一塊不過數(shù)寸的小石頭變出各種各樣的戲法:或朱雀,或玄武,或虎,或螭。博古更多屬薄意,不用坐在工坊里,只需她在沒有事情的下午,坐下來慢慢構(gòu)思,她不急著將石頭換成錢,便細細雕琢。去年參加上海工藝美術(shù)大師精品展獲金獎的博古作品《四靈》柔中帶剛,沒有任何雜念。我很喜歡??上г缫咽撬四抑兄锪?,也罷,石頭也是講緣分的。 孫清曾師從雕刻大師林飛,習(xí)人物。尤擅彌勒。雕刻大家們對她的彌勒的評價是:人性化,不俗。我看那彌勒圓圓胖胖、憨中帶頑,有趣得很,那笑容尤覺熟悉,是的,就是剛才一見面孫清送過來的笑臉。后來我被告知業(yè)內(nèi)人士昵稱她“彌勒清”。 以前讀朱光潛老先生談美學(xué)理論中的“移情”,他老人家說:觀山則情滿于山,觀海則情滿于海。我不甚了了,今天看到彌勒的笑容便豁然開朗。 蟲齋趣事多 老公潘驚石是雕刻大師,孫清卻師從林飛。有點奇怪。孫清的解釋是:一是當(dāng)然想要學(xué)習(xí)林飛大師的精湛技藝,二嘛便是想當(dāng)潘驚石的師叔,因為潘驚石的老師是林飛的弟子。 在孫清那里,老公潘驚石還有著各種奇怪的稱呼:臭蟲、潘大帥、潘族長。 先說臭蟲吧,19歲認識潘驚石,24歲結(jié)婚,老公大她十歲,便常常干“以小欺大”的事:老公怕蟲,孫清便給自己起了個網(wǎng)名叫小蟲,給女兒起了個小名叫蟲蟲,并且惡作劇地給老公起了“臭蟲”,潘主蘭先生在得知他們一家的趣事后,便欣然提筆給他們家的書房寫下了———蟲齋。我猜想是“蟲災(zāi)”的意思吧,不過我不如潘老先生智慧。 再說說潘大帥吧。孫清用得最經(jīng)常的是這個稱呼,因為雖然貴為師叔,師侄老公潘驚石顯然比她技高一籌,她便近水樓臺經(jīng)常觀摩他的創(chuàng)作,從中悟出自己的通途;她還經(jīng)常收藏他的作品,當(dāng)然全是“黑”來的;她經(jīng)常通過他對《詩經(jīng)》《離騷》的解讀,突發(fā)靈感……她的作品出來了,第一個點評的人是他,她作品做不好了,給她自信和鼓勵的是他,他是她在生活、雕刻中的引路人,大帥二字,潘驚石當(dāng)之無愧。 最后說說族長吧。因為孫清在藏天園開了個“壽山石部落”,潘驚石便在網(wǎng)上經(jīng)營了個“壽山石部落”網(wǎng)站,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壽山石愛好者,在這個網(wǎng)站里他當(dāng)頭人,所有的網(wǎng)友都叫他族長,她便當(dāng)族長夫人。兩個人雖然各有所長,但在審美趣味、風(fēng)格上很相近,便時不時合作一個作品,或者你刻龍我刻鳳,其樂融融。兩個人的作品一到網(wǎng)上,便被訂購一空。 采訪結(jié)束后,我逼問潘驚石,一定要用一個詞形容孫清,你選哪個。作品素以霸氣見長的他沒見過這架勢,囁嚅著想了半天說:可愛。 孫清聽了一定會滿心歡喜的。她喜歡這種被寵愛的感覺。 雕刻的是心 采訪到一半,忍不住問孫清,那件“Kenzo東方神秘主義系列中的飾品”呢? 她手一伸,兩只小貔貅一紅一綠正纏在她手上頑皮作騰挪狀。見我喜歡,她索性又從抽屜里倒出一大堆小手飾:博古環(huán)佩項鏈、裸女墜子、佛珠……都不同于街頭尋常石頭掛件,石頭、色澤、刻工都是一流,還采用了繩、銀、瑪瑙、陶等各種材質(zhì),賦予了傳統(tǒng)以時尚,令人驚嘆的是,她竟為每個掛件鉤了毛線小香袋來收藏! 以她目前的身價做這些是不是太過浪費? 孫清又拿出標志性的笑容:與眾不同的飾品本身就是一件作品,時尚與現(xiàn)代也是壽山石要面對的一個現(xiàn)實。再說壽山石收藏是很奇怪的,不稱重量、不量大小,喜歡便有價值。我的標準是創(chuàng)作成功與否。完美是唯一的標尺。 我相信一句話了:雕刻,拿的是刀,修煉的是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