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禮品網(wǎng)訊】在社會交往中,饋贈禮品要恰如其分,注意選擇與受禮者身份相宜的禮品。在任何時代,人們的身份和等級觀念都很強,對方的身份不同,送禮的方式和禮物的貴賤都不一樣。對什么人都一視同仁,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無大無小,無尊無賤。
身份不同,意味著年齡、輩分、民族、國籍等方面的不同,那么,所送禮物大多會有所區(qū)別。給輩分高的人要送去健康,送去尊敬等;給下輩送禮則很隨意,甚至可以不送;給外國友人可贈送有傳統(tǒng)特色的工藝品等。
而不同的關(guān)系角色、不同的溝通程度,也容易在送禮者心中形成身份有高低的印象。自然,禮品互贈的形態(tài)和類型也是不同的。
一般來說,對于文化層次較高的追求精神享受的人,宜選擇精美高雅的禮品,如名人字畫、工藝美術(shù)精品及各種高檔次文化用品等。
對于文化層次較低、偏重于追求物質(zhì)享受的人,宜選擇一些新穎別致、精美時髦的日用消費品作為禮物,其中應(yīng)以吃、穿、玩為主。
對于生活比較困難,除了生存以外很少有其他享受要求的人,就不必去買那些他生活中根本用不著的東西,他最缺什么就送他什么,最好送經(jīng)濟實惠的東西,有時送錢,效果也很好。
身份還是一種地位的象征,一般而言,送禮者經(jīng)常以社會地位高低為標(biāo)準(zhǔn),送給地位高的人高價物品,送給一般地位的人普通物品,這已成為一種風(fēng)氣。事實上,禮物的輕重與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,因此送禮時,便難免要將受禮者的身份衡量一番。
比如在中國古代,一般人都認為官越大送的禮越多越好。送給皇帝的禮,當(dāng)然要比送給大臣的質(zhì)高量大,事實上未必如此。宋文帝時,司徙劉義康當(dāng)權(quán),各地送來禮物,都把最好的送給司徙義康,次品送給皇帝。
有一次,皇帝吃柑子,說味道不好。司徙義康說:“臣家里有好柑子。”馬上派人回去取,竟然比皇帝的好吃,而且個頭也大?;实蹥獾檬篃o眠。
康代宗也發(fā)現(xiàn):路嗣恭送給他的玻璃盤只有九寸大,而送給元載的卻大到兩尺,同樣很惱火。
還有一次,秦檜老婆進宮陪太后聊天。太后說:“今年的子魚太小?!鼻貦u老婆說:“我家里有大的,明天送100尾過來?!?/span>
回家后,狡猾的秦檜責(zé)備她胡說八道,同清客們想出了一個辦法,把青魚當(dāng)子魚送去,太后哪里知道秦檜搗鬼,笑著說:“我說這婆子是個鄉(xiāng)下人,果然?!币驗榍圄~同子魚相似,太后以為秦檜老婆連青魚同子魚都分不清,其實是她自己受騙上當(dāng)。
但這畢竟是歷史,送禮者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攀炎附勢,甚至連皇家都不放眼里。而受禮者借別人送的禮物夸富、炫耀、攀比,這樣就違背了饋贈禮品的基本原則和意義。
根據(jù)身份送禮是有原則的,那就是,如果只送給身份低的人,而忽略身份高的,那么這將會給人帶來麻煩。
如果只送一件禮物,那么就送給職位最高的,并在贈送時表示對各位的感謝。如果不止一人接受禮物,那么禮物必須和級別對等。
所以,身為上司應(yīng)設(shè)法打破送禮的程式,在送禮給下屬時不妨大方一點,送給對方所需要或期望的禮物,就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。同時,如果上下級的差距越大,感覺受重視的程度越高,受到的回報也就相對會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