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禮品網(wǎng)訊】中國人不喜歡送禮大約有三個方面的原因:一是不愿意在這方面花時間、費腦子;二是不會送禮;三是不善交際,更不屑于此道。魯迅大概是屬于第一種。
在魯迅不多的贈禮中,也有自己的特殊風(fēng)格。他喜歡送玩具,1913年2月20日,32歲的他到北京教育部任職后,買了兩個不倒翁,送給在外地的兩個弟弟。他在日記中記有:“擬以貽二弟”。那時,魯迅最小的三弟周健人也是26歲的青年,周作人已爾立之年了,魯迅竟然送泥胎的不倒翁。魯迅也給鄰居的小女孩送些玩具。他還喜歡自己收藏一些玩具。許廣平曾回憶:在北京時,他沒有自己的孩子,看到喜歡的玩具就買了。一只不小的假馬、書柜的抽屜里有紫色的小磁水桶、綠色的磁蟾蜍,黃色的喇叭花型牙簽桶等,還有寫字時涮筆用的小水桶,真有意思,五六個同學(xué)一起搶起來。魯迅還在院子里養(yǎng)了兩個小刺猬,孩子們(周作人、周健人的孩子)高興的不得了,不久就不見了,原來刺猬善于打洞而跑了。魯迅還向日本友人增田涉、翻譯家曹靖華、瞿秋白等人都送過玩具。魯迅愛送玩具,也可以看出他喜歡孩子,這也與他絕響千古的呼喊:“救救孩子!”相符合。
魯迅喜歡毛邊書,圖為其與二弟周作人合譯的《域外小說集》毛邊本
魯迅愛送書,這其中既有他自己寫的書,也有他編輯的書以及買的工具書,還有專門作為送禮的書。有時他的新書一出版,就開列一張贈書單子。一種書,有時他送給一個人竟然要送好幾本,其中只有一本有他的簽名?,F(xiàn)在收藏界的人大都知道,魯迅愛送“毛邊書”,他自己笑侃說自己是“毛邊黨”。每當(dāng)他的一本新書將要出版,他會到印刷廠囑咐留出一部分不要切邊,就是作為送禮的。
送詩是魯迅另一種獨特的贈禮形式。在目前已知的魯迅舊體詩中,有30首是為饋贈而創(chuàng)作的,約占總體的百分之四十多。其中贈送日本友人的有19首,送中國人的有11首。在中國人中,三首是送郁達夫,兩首送許壽裳。這些為贈送而創(chuàng)作的舊體詩,主要產(chǎn)生于他到上海居住起至去世的六、七年間。這種“送”,有時是當(dāng)著客人的面臨時創(chuàng)作,更多是寫好后醞釀多時再送。
教育家許壽裳和魯迅相識于留日期間并成為終生的摯友
目前已知的魯迅最早贈詩是1903年在東京與許壽裳分別后,寄給許一張他的照片,并在背后題一首七絕:“靈臺無計逃神矢,風(fēng)雨如磐闇故園。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薦先轅。”表達了他的留學(xué)是為報國的情懷。
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一些著名舊體詩,多是他“送”出來的,如1931年12月2日,增田涉回國前來向魯迅告辭,魯迅寫了一首感情緬邈的送別詩:“扶桑正是秋光好,楓葉如丹照嫩寒。卻折垂柳送歸客,心隨東棹憶華年”。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,魯迅書寫了自己青年時期居留日本的難忘印象。這是魯迅后期極為優(yōu)秀的一首贈別抒情詩。增田涉極為珍重的把它裱好掛在自己寓齋里。后來他在一連串的回憶文章中,反復(fù)談到這段經(jīng)歷,直到1976年秋冬間,中國政府在日本仙臺、東京、名古屋、神戶、廣島等城市舉行魯迅巡回展覽會時,他所寫的回憶文章里,還殷殷地敘述到這段經(jīng)歷。

魯迅贈柳亞子的七律《自嘲》
魯迅最著名,也是人們最熟悉的七律:“運交華蓋欲何求……”也是“送”出來的。1932年10月12日,他為書贈柳亞子而寫的。后來這首詩,特別是其中的詩句“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”,被郭沫若稱之為“前無古人,后啟來者”的杰作,成為毛澤東、周恩來等領(lǐng)導(dǎo)人書贈國際友人的珍貴禮品,也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座右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