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窯 窯址在今河南鄭州,柴窯系后周柴世宗所燒,故以此姓為窯名,據(jù)說柴窯瓷器顏色以天青為主,瓷質(zhì)滋潤細(xì)媚,相傳柴窯器青如天,明如鏡,薄如紙,薄如紙一語,指釉汁而言,青如天一語,指柴窯以天青為主,但傳世極少,都未見到。 哥窯 窯址在今浙江省龍泉縣,宋時有章氏兄弟二人,兄叫章生一,弟叫章生二,燒瓷,兄燒瓷為哥窯,弟燒瓷為弟窯,也叫龍泉窯,又叫章窯。 哥窯,現(xiàn)在的哥窯瓷即仿哥窯,哥窯釉色多為淡青、鮮黃、灰白、米色、黑色等,鐵口紫足頗似官窯,瓷質(zhì)足與當(dāng)時官窯相抗衡,以紋片著名,紋片有大小開片,大開片紋擋手在釉外,小開片紋在釉內(nèi),哥窯釉子緊,造型以餐具中的盤碗為多。 汝窯 窯址在今河南省過去叫汝州,現(xiàn)在叫臨汝縣,汝窯的顏色有天青、淡青、豆青、蝦青,也有茶葉未色,釉中合以瑪瑙未,釉汁凝于器的上部,狀似臘淚痕的堆脂,色淡紅色,頗似羊肚油,釉中有砂眼及蟹爪紋,胎骨堅硬,色如沉香色,這是瓷土含有銅之故,燒時是支釘燒,支釘為扃圓形,釘眼內(nèi)大外小,支釘眼的形狀似芝麻花。 官窯 窯址在今河南省開封,過去叫汴京,因是宋徽宗設(shè)窯燒造,故稱官窯,宋朝南遷,以后又于修內(nèi)司令杭州風(fēng)皇山上建窯,完會襲官窯遺制法,所以也叫修內(nèi)司窯,釉色多為月白、粉青、油青、灰等色,器上多開片,大開片較佳,梅花紋和碎開片次之,開片有帶黃黑線的為上品。 弟窯 弟窯釉色有粉青,翠青兩色,弟窯胎厚、釉足,光潤如玉,無紋片,圖案鼓花多,多牡丹花、蓮花等,大器皿紋多。 均窯 窯址在河南省過去的均州,現(xiàn)在的禹省,均窯釉色有胭脂色、玫瑰紫、茄皮紫、豬干色、海棠紅、鸚哥綠等,燒造時也是懸燒(支釘燒),釉子厚潤,也有淚痕,另外,釉中有“蚯蚓走泥紋”的曲折線,也是鈞釉的特征之一,燒瓷底足有刻數(shù)字者,單數(shù)較好。 定窯 窯址初設(shè)在河北省定縣,有的說河北曲陽縣,以后遷往景德鎮(zhèn),定窯的釉色有粉、黃、黑、黑紫等色,粉叫粉定,質(zhì)量佳,黃為土定次之,定窯器口鑲銅邊無釉,陶瓷花紋種類有劃花,刻花、堆花、印花等,圖案有仿古銅花紋、牡丹、萱草、飛鳳、雙魚、孩兒圖樣,還有蓮、梅、石榴、菊花等等,定窯釉肥潤有潤痕,造型盤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