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禮尚往來”說的是送禮要姑來嫂去,有來有往。親情、友情,在來來往往中得以鞏固、凝聚、升華。人們之間的隔閡、誤會或相思、掛念,在禮品的滋潤下,悄然化解,取而代之的是理解、融洽和快樂、幸福。
如果送給對方的是酒一類的東西,不妨避談“送”字,假借說是別人送自己兩瓶酒,來和對方對飲共酌。這樣喝一瓶送一瓶,關系也近了,禮也送了,還不露痕跡。
余君愛喝名酒,酒量在單位中也是屈指可數(shù)的。劭君想請他來家中敘舊吃頓飯,送兩瓶茅臺酒作為禮品,以加深友誼。劭君知道,余君一般是不接受“家庭宴會”的邀請的。劭君于是用“暗渡陳倉”法發(fā)出邀請,對他說:“有位朋友送我兩瓶茅臺酒,說是絕對正宗,你知道,我不會喝酒,更不會鑒別,不知你有沒有空,幫我鑒別一下,順便來寒舍小敘?!庇嗑饝獊砜纯?。
同時,不僅松了茅臺酒,還饋贈了一套陶瓷酒具,余君十分喜歡。這樣,劭君達到了預定的目的:余君不僅前來赴宴,而且品嘗了茅臺,臨走又接受了茅臺酒的饋贈——因為劭君不會喝高度數(shù)的酒,這在單位中大家都知道。
“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”。送禮,重在情意,而不在于禮品的貴重與否;重在需要,而不只是添飾——可有可無;因此有句話叫送禮送到心坎上。送禮的最高藝術是雪中送炭,而不是錦上添花。雪中送炭,一是這份禮來的及時,來的恰到好處,將禮的價值發(fā)揮到了極致;二是可見送禮人的真情,患難之交顯真情。錦上添花即使是再貴重的禮品也只是一件添飾、一份熱鬧而已,瞬問的感激過后便是淡漠。然而雪中送炭的感恩會永遠記在收禮人的心中。